一、概述
污染是指自然环境中混入了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其数量或程度达到或超出环境承载力,从而改变环境正常状态的现象。
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等。
二、分类
1、城市环境污染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
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属于我国目前的主要城市环境污染。
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的基本原则:
一是减少固体废物产生的原则,即减量化原则。
二是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的原则,即资源化原则。
三是无害化处理固体废物的原则,即无害化原则。
2、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物主要是农药和重金属元素。
农药进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污染,农药大部分可被土壤吸附,在植物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
重金属污染十分难以消除,一旦土壤受到镉、砷、铬、铅、汞等重金属元素污染,就会进入农作物或粮食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3、水污染
从卫生学上划分,通常把水污染分为四类,即生理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①、生理性污染,是指污水排入水体后,引起感官性状恶化,所以也叫感官性污染。衡量指标主要有嗅觉、味觉、外观、透明度等。
②、物理性污染,是指污水排入水体后,改变水体的物理特性,使浑浊度增高,悬浮物增加,出现颜色,水面漂浮泡沫、油膜等。衡量指标主要有浑浊度、色度、悬浮物等。
③、化学性污染,是指污水排入水体后,改变了水体化学性质。如许多有机物质在水体中分解时要消耗大量溶解氧;酸碱污水使水体pH值发生变化;钙、镁盐等物质使水硬度提高;某些有毒物质超过一定量时,使水体变成“毒水”等。衡量指标主要有pH值、硬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溶解氧化及汞、镉、砷、氰、铬等有毒物质含量。
④、生物性污染,是指病原微生物排入水体后,可直接或间接地传染各种疾病。衡量指标主要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城市污水处理的最佳办法:
集中处理是将城市污水通过污水管道汇集在污水处理厂,由污水处理厂统一进行规模化、高效化的处理,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的最佳办法。
水污染引起的疾病:
水源受到污染最先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霍乱、伤寒、菌痢被称为三大水媒病,它们都属于肠道传染病。
4、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对废塑料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
5、黑色污染
黑色污染是相对“白色污染”而言的污染,主要是指废橡胶制品(主要是废轮胎)对环境所造成的的污染。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橡胶消耗国和第一大橡胶进口国,全国每年产生的废轮胎大约1.4亿条,继美国、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并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配套试题
1.(单选题)黑色污染是相对"白色污染"而言的污染,主要是指()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A.一次性餐具
B.石油
C.废焦炭
D.废橡胶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
黑色污染是相对"白色污染"而言的污染,主要是指废橡胶制品(主要是废轮胎)对环境所造成的的污染。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橡胶消耗国和第一大橡胶进口国,全国每年产生的废轮胎大约1.4亿条,继美国、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并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将污染物排入天然水体后引起的嗅觉、味觉、外观、透明度等方面的恶化。这种污染属于()。
A.生理性污染
B.物理性污染
C.化学性污染
D.生物性污染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
从卫生学上划分,通常把水污染分为四类,即生理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A项正确,生理性污染,是指污水排入水体后,引起感官性状恶化,所以也叫感官性污染。衡量指标主要有嗅觉、味觉、外观、透明度等。
B项错误,物理性污染,是指污水排入水体后,改变水体的物理特性,使浑浊度增高,悬浮物增加,出现颜色,水面漂浮泡沫、油膜等。衡量指标主要有浑浊度、色度、悬浮物等。
C项错误,化学性污染,是指污水排入水体后,改变了水体化学性质。如许多有机物质在水体中分解时要消耗大量溶解氧;酸碱污水使水体pH值发生变化;钙、镁盐等物质使水硬度提高;某些有毒物质超过一定量时,使水体变成"毒水"等。衡量指标主要有pH值、硬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溶解氧化及汞、镉、砷、氰、铬等有毒物质含量。
D项错误,生物性污染,是指病原微生物排入水体后,可直接或间接地传染各种疾病。衡量指标主要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故正确答案为A。
王智公考转载
上一条:王智公考丨常识积累:物联网
下一条:王智公考丨常识积累:京剧脸谱颜色代表人物及性格 |
返回列表 |
版权所有:王智公考丨国考省考笔试面试培训
设计制作:网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