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备考的第一天起,就要有意识的去积累词语,词语积累靠的不是随意翻翻和死记硬背。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做题,是要上升到“运用层面”的。要知其义,更要知其用。所谓知其义,包括以下几点:
既知原义,又知引申义(如果原义与现代义差别较大的,要更加注意)
感情色彩
词义的轻重,与侧重
搭配对象,与使用范围
所谓知其用,是指词语具体使用的情境。
下面这个例题的分析讨论,就反映了不少同学,对于词语的积累,还没有上升到“运用层面”。
例题:
现在一些谈中国科技落后的文章,经常以晚清保守派把西方科技作为“奇技淫技”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封建社会______科学技术。这只是一种______的说法。实际中国传统上并不排斥科学技术,中国早期学者对此前影响生产力变化和社会变迁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相当着重的,并对它们给予了没有任何神秘色彩的记述和肯定。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排斥 以点带面
B:抵制 断章取义
C:鄙夷 信口开河
D:轻视 以偏概全
解析:
第一空,根据后文语境“实际中国传统上并不排斥科学技术”可知,横线处应填入与“排斥”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C项“鄙夷”、D项”轻视”均有小看、不重视的意思,不合文段语境,故排除C、D两项。
第二空,A项“以点带面”形容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表示恰当地引用,情感色彩是褒义的,与语境不匹配,故排除A项。B项“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色彩上属贬义,置于此处与“说法”搭配恰当且符合文段不认同这种认识的意思。B项当选。
故答案为B。
【王智公考】解析:
这是2012年国考的一道题,第一空,根据后文的“实际中国传统上并不排斥科学技术”可知,“鄙夷”和“轻视”词义太轻,它们两个都只是态度上的“看不上”,而“排斥”已经上升到了行动上。
第二空是难点,可能不少同学根据第一空已经排除了C和D,但是又因为“以偏概全而选了D。
之所以不选“断章取义”,根本原因就是对这个成语知之不深,只知道它字面意思,而不知其用法。
事实上,解析中写得很明白,指“引用与原意不符”。题目中说“经常以晚清保守派把西方科技作为’奇技淫技’的例子来说明”。注意“奇技淫技”是引用。
也就是说,晚清保守派所说的 “奇技淫技”跟后来人引用时说的意思不一样。以偏概全,跟“引用”没有任何关系。
积累词汇,目的在于知道怎么运用它,而如果不会运用,那就算你知其义,在面对题目时,也很有可能会做错。
而在阅读材料时,如果对某个词语有疑问,多翻翻词典,或者百度百科,认真看例句,如果自己能造一些句子就更好了。
另外,对于做错的题,一定要认真分析,如果当时实在理解不了,一定要做好标记,第二轮、第三轮复习时再去分析这些题。
再做一题:
苏州建城有2500年之久,它已经( )。无怪乎七年前初次( )的时候它是那样疲劳,那样忧伤,那样强颜欢笑。失修的名胜与失修的城市,以及市民失修的心灵似乎都在( )苏州自身的存在。苏州,还是苏州吗?依次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千疮百孔 拜访 置疑
B:未老先衰 探访 质疑
C:老气横秋 寻访 质问
D:老态龙钟 造访 怀疑
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与实词辨析题。根据“苏州建城有2500年之久”,第一空选择“老态龙钟”一词最为贴切。未老先衰不符合已经2500年之久的“之久”的意思;老气横秋主要用来形容某个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态;千疮百孔比喻残缺破陋得很厉害,感情色彩不符。第二空,能与一座城市搭配的只有“造访”,“拜访”指下对上的访问,“探访”跟的对象应该是人,“寻访”有寻找探问的意思,而原文没有这一意思,三者均不正确。第三空,“置疑”多用于否定,“质问”表示责问,均与原意不符。“质疑”是不相信,而“怀疑”是介于信和不信之间,在这里作者是想表示苏州市民的失望和无奈,不是真的不相信苏州的存在。因而此处填“怀疑”。故答案为D。
上一条:王智公考丨资料分析题的考题分类
下一条:王智公考丨言语理解最后俩选项摇摆不定!怎么办? |
返回列表 |
版权所有:王智公考丨国考省考笔试面试培训
设计制作:网商天下